2012-04-03

可是,我真的很想上館子!

妹妹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出新書--「其實,大家都想做菜」。我從網路上分享了她簽書會的盛況,各大媒體為她做的專訪,很懊惱不能親臨現場分享她的榮耀,擠到記者面前愛現說,「我我我,我就是作者的姐姐!」幻想當我宣佈,「她文中提到的『小時候我們姐妹倆⋯』的那個『姐』,不好意思,就是在下也!」的時候,在場粉絲會對我投以羨慕的眼光⋯
妹妹莊祖宜的新書--其實,大家都想做菜

可是幻想歸幻想,我人在十萬八千裡外的德國,回不去親臨盛大場面,只好在網上一口氣訂購了十五本新書。雖然結算下來,郵費比書費還貴,但當我捧著妹妹的新書,像頒獎似地分送這裡的華人朋友時,那股驕傲勁兒,夠我回味一陣子了!

妹妹在序言中就說明「其實,大家都想做菜」,她說,「我一直相信,其實大家內心深處是很想做菜的,要不然為什麼火鍋店和燒烤店的生意總是特別好⋯大家口口聲聲說自己懶得做菜、不會做菜,卻為什麼那麼喜歡出門烤肉和燙青菜給自己吃呢?」讀著讀著,饞的我,差點就得用新書揩口水了--什麼火鍋店、燒烤店,我很久很久連做夢都想不起那是個什麼滋味了

在我住的偏僻森林小鎮裡,餐飲業極不發達,兩萬三千人的市區內,能坐下來吃餐熱食的館子大概的三家,而且不是等上菜等得望穿秋水,就是料理調味實在抱歉。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幾家專賣土耳其削肉夾餅或Pizza快餐店,他們的主打市場都是附近上班族的中午便當,有時連個座位都沒有,只能跟附近工廠的壯漢併著高腳桌站著吃。這類快餐店傍晚就打烊了,晚上若想吃餐經濟實惠的時鮮熱炒,而又懶得自己下廚的,真不知上哪兒覓食才好。

自己做,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了。下廚第一課不外乎買菜(當然,在森林小鎮過活,若不想花錢買菜,靠狩獵或採集野菇野草也行的。)買菜賣菜這等大事,小鎮中大概只有「信上帝」一事足以媲美了。區區兩萬三千人口的小鎮,教堂有七座,學校開學、結業,鎮民結婚、生子、送葬,沒教堂主持大典,這日子該怎麼過呢?同樣的,超級市場也有七家,而且停車場寬敞,服務人員和善,縱然地北人稀,菜色略偏單調,但標榜:有機、應時、鮮美,光揀選個番茄就覺得自己面色紅潤有如蕃茄;挑他一簍的白蘆筍,還沒吃,就感到齪齪芋指正在變成纖纖玉指,猶如蘆筍。上超市買菜似乎是小鎮生活僅次於森林裡遛狗的一級人氣消遣活動!

我的廚房
聽廣播 WDR 的民意調查,超過60%的德國人認為,世界上最棒的廚師是:自己,或老婆,或媽媽,極少數的人會點名什麼名師大廚之類的。也難怪,世界各地的名師大廚搬得出台面的「工作場地」,十之八九都是「德國訂製廚房」(Deutsche Einbauküche)。德國訂製廚房如 Bulthaup 或 Poggenpohl 業界領先的地位,不下於汽車界的 Mercedes Benz 或BMW。親朋好友,包括我自己,搬家裝潢第一件事總是安頓廚房,客廳、臥室似乎還不及廚房來的重要呢。所以,像妹妹書中提到的銅鑼灣小姐,買鍋子時居然想不起來家裡到底有沒有爐台,這種軼事我在德國十八年還真的沒碰到過。

其實,就我觀察,德國人多半是不太會做菜的,他們可以一天三餐都啃麵包配鹹肉、乳酪、酸黃瓜,調味料顛來倒去還是鹽、胡椒、蕃茄醬,誰敢吃辣芥末的就自覺了不起,到處大肆吹起牛來。十幾年前我回娘家台北辦歸寧喜宴,邀請公婆到場作「主婚人」。我公公第一次去台灣什麼都可以不帶,口袋裡硬要帶一條「德國獅子牌辣芥末」(Deutscher Löwensenf), 他說台灣的菜餚若是無味,隨身攜帶「獅子牌辣芥末」就不怕了!

這兒的人三餐主食隨便打發,就像我鄰居的小孩每天中午都吃白煮義大利麵拌蕃茄醬。但是甜食像蛋糕、鬆餅、泡芙⋯之流的,大家都吃不膩而且很會做。我們小鎮居民,好幾個自家院子種梅採梅,夏天煮果醬,多出來的裝罐,或送人,或收藏以備過冬;家有自製優酪乳機的也不少,連Yoghurt、布丁、香草醬都能自己做,上超市買菜似乎真的只為趕人氣、湊熱鬧或出來透透氣罷了。

一天中他們最愛的一餐莫過於早餐,有別於美式蜂糖煎餅、英式煮豆子和油煎吐司蕃茄,德式早餐就是一般旅店中所謂的歐陸早餐(Continental Breakfast):奶油+麵包+果醬+鹹肉+乳酪+Yoghurt。曾經我花了時間和大功夫熬稀飯,還自己醃製黃瓜、泡菜,做辣蘿蔔乾,涼拌豆腐,換來的是:家人皺着眉頭、捏著鼻子吃;德國親戚朋友客氣靦腆、揀著飯粒吃。直到我搞清楚,原來他們覺得的無限幸福是:擺得滿滿一桌子的各式穀糧麵包、呈彩虹色一列排開的各種口味果醬、從細膩至粗質口感、鑲有胡椒粒、芥末籽等的厚薄切片鹹肉香腸,還有帶洞、長綠毛或流油的多種乳酪⋯管他人多人少,擺得滿、色澤齊全就是好,吃不完明天再從冰箱裡拿出來重擺一遍,有些瓶瓶罐罐根本連打都不打開,只為了拿出來又放進去,總之把早餐桌擺得滿滿的,擺滿了就幸福了!

「早餐要吃得像個國王」,德國諺語如是說,早餐吃好了,剩下的兩餐就無所謂了,下午再吃塊蛋糕、喝杯咖啡,人生滿足符復何求啊?記得以前婆婆在世的時候,時不時也請我過去吃午飯,前一兩天就打電話來,「Cindy,後天中午我做青花菜,你們過來吃飯吧!」嘎?就做一個青花菜,也得兩天前就昭告世人?接下來她又問,「今天中午你做什麼吃的呢?」我實話實說,我炒一個青椒牛肉絲、一個番茄炒蛋,還有雞絲玉米湯。電話那一頭久久沒有反應,隔了一陣,她才Cindy,妳跟我開玩笑吧?妳真的為了一個中飯,做牛肉,又做青椒,又做蕃茄,又做蛋,又做雞,又做玉米?還是你請了十個人來家裡吃飯?這解釋起來可長了,該怎麼跟她呢?

剛來德國的時候沒搞清楚他們食材搭配的習慣──通常是一項肉類主菜,配上一樣蔬菜料理和一樣澱粉食品。了好幾天的全榖麵包擦奶油,實在想念各式熱炒菜色。跟當時的男友(現在的老公)上平價自助餐廳用餐,看到保溫盤裡有煎煮炒炸各式醬汁魚肉類,蔬菜類的選擇也從生菜沙拉到奶油烘洋菇、香草烤青椒或葫蘆瓜,澱粉類則有飯、麵、洋芋泥⋯等,我喜出望外,幾乎是喜極而泣,想到台灣的自助餐廳,愛點幾樣小菜,就點幾樣小菜,等不及地請男友幫我點餐(那時還不會德語),跟他,我要一小塊烤魚、兩隻炸蝦、牛肉卷、香草雞、沙拉、蘑菇、烤茄子、一點洋芋泥和一小盤通心麵⋯
等等等等!什麼跟什麼?你點什麼呀一大堆?沒有人能吃這麼多的!
為什麼不可以?我就要吃那麼多!每種都一點點嘛!
男友看我的表情,就像看非洲滿頭蒼蠅大肚皮的飢餓小孩,既憐憫又有點害怕。最後還是只給我點了標準搭配:一樣肉類配一樣蔬菜和一樣澱粉主食。我就是不懂,為什麼不可以全部要,還跟他生了好久的氣。

後來在學生宿舍有了小廚房,終於能自己燒菜解饞了。為了能多炒幾樣菜變變花樣,就經常請德國同學來做我的烹飪實驗白老鼠。有一回,同學法蘭克發了張請貼給我──明晚在他的宿舍吃「烤千層麵」,我開心地赴會了。我喝了一瓶啤酒,兩杯果汁,大烤盤裡切了一大塊千層麵給我,餐後還有巧克力布丁,實在太愉快了!臨行,法蘭克取出記事本,每個人喝了幾瓶啤酒,幾杯果汁汽水,吃了幾塊千層麵⋯大家自己誠實報數,法蘭克再把他買菜的收據拿出來,加加減減、乘乘除除一番,算準自己的份,各自交錢!我傻了眼,下巴都快掉下來了,這叫什麼請客呀?收錢收到我面前的時候,法蘭克Cindy 免分擔菜錢,平常妳經常請我們吃飯了, 今天就算我們回請妳吧。

那時候在大學城,零用錢拮据,生活儉省,但是久久不好好吃一頓,心情會變得很鬱悶,德語發音會變得大舌頭,過馬路會橫衝直撞⋯總之,人格缺陷會暴露無遺。急救之道,就是管他三七二十一,發狠了去大吃一頓。那時候最愛去的一家意大利餐廳Bella Italia,持續至今,仍是我在德國多年來數一數二的最愛。當年只能叫菜單上最便宜的菜,對隔壁桌的大餐+紅白酒又羨又妒。現在不然,年紀大了,錢包鼓了,既來之,則吃之,非為自己搭配一套 5-course-menu不可。有一回,約了當年同學一起回大學城敘舊,中午建議大家一起去Bella Italia享受享受,大夥吃得讚不口,意猶未盡,問我是怎麼發現這家餐館的。我,十八年前就發現了呀!怎麼?你們都沒來過嗎?老同學,沒,從來沒來過,要是你不帶我來,我可永遠也不會知道有這麼好的餐廳呢!

事先訂位、花大錢、穿漂亮才吃得好
帶兒子回台灣,讓他們嘗遍了大街小巷的美食小吃,每次吃完了一餐,請客的叔叔阿姨總要問,怎麼樣,你們德國也有這麼好吃的嗎?兒子很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回答,有的,但是在德國得事先定位、花大錢、穿漂亮才吃得好,在台灣不管大錢小錢,穿著規矩還是隨便,都有適合當天心情、消費額度、打扮身份的飲食場所,而且都吃得好。兒子講完,做媽的我十分驕傲,他的文化觀察力還真是敏!是的,在德國,上館子是件大事,一般人可不是三天兩頭上得起的,當然麥當勞、煎香腸攤、土耳其速食店也是有的,但是食品的質量可就沒得指望了。這一高和一低中間,平價飲食消費的餐館種類太欠缺了!森林小鎮就更別提。我再怎麼愛做飯,也會做煩犯懶,有時想上館子給人伺候伺候,真的想瘋了!

經常出差旅行的人都知道,德國的食衣住行、衛生環境實在是屬上上等的,不管是高速公路休息站的廁所,還是露營地的公共浴室,清潔工像勤勞的蜜蜂採蜜一般--每個死角的穢都被採集、分類、回收、摒棄地接近完美──造成舔過一樣的乾淨。以飲食料理著名的法國就大大的被比下去了──往往吃了舒舒服服的一餐,去上個廁所,大排長龍也尿不到,若有幸尿到了,卻被滿溢的馬桶和垃圾桶嚇得倒盡胃口。意大利美食也是世界有名,它愛熱鬧的程度跟台灣有得拼──露營地每一台房車或帳篷後面都設置大型喇叭,一天十六個小時持續大聲播放意大利歌仔戲(不是歌劇),媲美台灣觀光勝地的擴音器:x x 國中三年五班、三年五班,全體同學請至大廳集合, 一講就是二十遍,講完還播放校歌呢!讓歐洲觀光客事後想不起他到底玩過什麼地方,只記得那個叫三年五班、三年五班⋯的地方。

是不是這樣?衛生環境越注重的國家,吃食越是簡單?他們情願相信自家的衛生和情調標準,也不願上館子花大錢等人伺候?正因為德國人不愛上館子,省下大筆鈔票寧願在家訂製個 Bulthaup 或 Poggenpohl 的廚房, 開台跩跩的 Mercedes 或 Porche 去兜風,也不願冒險上館子,避免花錢又受罪,但是一旦真要在德國吃米其林星級餐館,可比鄰國物美價廉多了,因為價位定太高了沒人去啊。十八年來我雖然怨聲載道,把小鎮沒像樣餐館、每天埋首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變成黃臉婆之錯,全推倒老公身上去,不得不在此偷偷承認一下,我們家算是少數只要找到機會就長途跋涉、進城打牙祭的老饕一族。縱然科隆、杜塞道夫餐館選擇比不上巴黎、米蘭、巴塞隆納⋯等地,更不能跟來回於台北、香港和上海的妹妹比口福了,但是量少而精,品質穩定,好的沒話。每回吃得撐得連褲腰帶都拉不上來了,吨指回味之餘都慚愧地想:我們森林鎮民沒幾個過過這種口腹之慾的癮吧?我 Cindy 又何德何能呢?罰自己天天做飯、天天做飯、天天做飯⋯

買菜做飯,洗碗抹桌子,一日復一日,我入境隨俗,家家不都如此?本來沒什麼好做文章的,直到讀了妹妹的書--「其實,大家都想做菜」,忍不住大聲疾呼,可是,我真的很想上館子!

40 comments:

  1. Hahahaha~ I feel you, Cindy! 每天在家裡為家人料理三餐, 到了周末實在是, 會想給自己喘口氣, 讓自己可以發懶享受別人伺候我們吃飯的特權.

    Bulthaup 和 Poggenpohl 的廚具真的是美的沒話說~可是, 對於習慣烹調很多熱鬧菜色的亞洲廚房來說, 真的美觀大於好用. 我的廚房也是歐式廚房~ 爐台是五個爐頭的那種. 這種爐臺固然美觀又好清理, 可是就是炒不出亞洲菜特有的鑊氣. 好在~煮婦我的廚藝也沒那麼精進, 所以就湊合著用了.

    ReplyDelete
    Replies
    1. Dear Erin,人大概就是不滿足的,在家吃多了,想要出去享享福,成天在外打牙祭的,就巴不得能吃點家裡的粗茶淡飯。我的廚房也有五個爐台,可惜照片中沒顯示出來,三個瓦斯爐、兩個電磁爐,我覺得燒中式西式菜肴都十分合意。

      Delete
    2. 這種搭配聽起來就很好!

      Delete
  2. Mein Gott, diese ehrliche Äußerung ist genau meine Meinung...ich möchte auch immer essen gehen!!! Aber was wir in Deutschland über asiatisches Essen erleben, kann man überhaupt nicht mit asiatischem Essen in Asien vergleichen. Ich bin trotzdem froh, essen gehen zu dürfen!

    ReplyDelete
    Replies
    1. Vielen dank für Ihren Kommentar! Ich freue mich auch, dass wir die gleiche Sehnsucht teilen. Ich wünsche Ihnen, mehr und öfter Restaurants besuchen können!

      Delete
  3. 台灣香港吧,真的是外食太容易了,很多美食部落客幾乎都是在國外待過才發展出這廚藝第二春的呢!即使在加州這裡中西菜式都很方便,想吃一碗滷肉飯或是一客菜圃蛋也得乖乖自己學著做,哪裡有台灣汲個拖鞋下樓那樣舒服方便呢!

    你這篇文章是槓上祖宜了是吧哈哈...

    ReplyDelete
    Replies
    1. Dear Joy, 一對父母生出的孩子,愛吃的程度不相上下,卻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時空裡。不同的見解正是證明了:吃,對咱莊家二姊妹,管他是自己做,還是上館子,有多麼重要了!

      Delete
    2. 還有,現在正在用念力下決心:今天夜裡一定要夢到「彶著拖鞋下樓吃滷肉飯」。。。

      Delete
  4. 真是有趣的文章。台灣真是外食天堂呀。請問一下,德文的「太棒了」要怎麼說呢?

    ReplyDelete
  5. 謝謝芳子的留言。「太棒了!」有好多講法呢:
    Toll!
    Spitze!
    Klasse!
    Fantastisch!
    Wunderbar!
    哪一個妳願選給我我都會樂歪了!

    ReplyDelete
    Replies
    1. Wunderbar!

      多謝,我也把這個字用在我的新文裡囉。
      http://worldontable.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html

      Delete
  6. 你好,我是自開格以來的長期忠誠潛水客。這裡格文中用各種妙趣橫生的表述所傳達的文化衝擊常讓嫁了英國老公的我點頭如搗蒜。當讀到這一篇裡肉、澱粉、蔬菜"三位一體"的標準搭配時,實在忍俊不禁、撫掌大笑----雖然說的是德國飲食,英國人對吃的保守頑固也不惶多讓啊!

    ReplyDelete
    Replies
    1. 對呀,為什麼非得那麼頑固呢?
      太開心有位支持我的潛水客浮上來吸口氣、跟我揮揮手了!

      Delete
  7. Ha Ha Ha,

    I feel the same way 「可是,我真的很想上館子!」... after living in this country place and 「天天做飯、天天做飯、天天做飯」 for more than 20 years....

    On the other hand, I like your sister's book and blog very much too :)

    ReplyDelete
  8. Dear Marilyn,想不到又是一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不如看Cindy in Germany!」哈哈!而且,我也是妹妹的忠實讀者呢!

    ReplyDelete
  9. HELLO,朋友介紹你的文章給我,讓我發現你似乎是我的高中同學......,你的兒子們很帥呢,文章也很棒.^^

    ReplyDelete
  10. 真的?我們同班過嗎?
    高中三年沒有男生,好寂寞啊!所以立志,長大了一定、一定要自己生帥哥,哈哈!
    謝謝妳的留言和支持!

    ReplyDelete
  11. Dear Cindy,我也是您長期的忠誠潛水客.同樣住在德國,所以很喜歡閱讀您對德國文化描述的文章, 感到非常有趣也非常認同. 看了這篇文章不由得點頭如搗蒜加哈哈大笑. 在台北時的我,上館子,逛街shopping就像是每週必做的事,更是任何一個city girl常做的事. 來到德國後真的是被迫時常在家做菜. 在台灣從來不下廚的我, 居然也因為想念家鄉美食和網路無遠弗界而學習起烹飪, 讓在台灣的家人跌破眼鏡. 在德國偶爾也像Cindy一樣發了瘋的想念東方美食, 這時候去個泰式Imbiss 就能讓我情緒好很多!
    Frohe Ostern!

    ReplyDelete
    Replies
    1. Liebe Brenda, 真是謝謝妳浮上水面跟我說兩句話!除了對妳的烹飪學習精神致敬外,更羨慕妳,家附近還有泰式Imbiss呢,跟我這兒的蠻荒相比已經文明進化多了!
      Froh Ostern!

      Delete
  12. 原來你是祖宜的姊姊, 我是他的粉絲!!
    這本書寫的很棒, 而且祖宜拍的短片不囉嗦很實用, 比起那些綜藝節目拉長了一小時才做幾道菜, 我在準備晚餐前一個小時惡補一下祖宜的短片就可以了:)
    重點是做出來也好吃^^

    ReplyDelete
    Replies
    1. 祖宜的烹飪短片真的很棒!我以妹妹為榮!

      Delete
  13. Hallo Cindy~
    我也是常常看妳blog的潛水客,很喜歡你的文字,‘獅子牌辣芥末‘很好笑。
    不過我是在慕尼黑唸書還滿有口福的,有中間價位可以選。深覺得2,3˙天做菜ok。每天做飯很令人佩服!!
    人生像做菜一樣,有時簡單而健康,有時豐富而繁覆。等我回台灣一定去買書來看!

    Bella

    ReplyDelete
  14. Liebe Bella,
    慕尼黑是國際大城哪,我們森林小鎮就沒法相比嘍。
    祝妳唸書順利愉快,沒事就享享豬腳和Weisbier的口福吧!

    ReplyDelete
  15. 學姊, 今天才看到這篇文章... it's pretty funny 且有些我真是感同身受啊!! 每次我爸媽來, 都超級受不了 Ulrich 既不會問他們中餐要吃甚麼, 也不會準備晚餐 (I work full time, and don't like to cook... I want dinner on the table when I come home...) 而對 Ulrich 來說, 我媽每餐煮一堆, 搞得又是一堆鍋碗瓢盆要洗, 對他來說又吃不飽 (you know we cook healthy :), and no butter...), 他們因此常起衝突! 你所描述德國, 法國, 及義大利的飲食文化還真是很貼切! 希望有機會去德國可以拜訪你們 :) - the Germans can complain about & learn from us, and we the Chinese can complain about & learn from them :), haha! 不過我們是弱勢... I say we have 6 Germans against 2 Chinese!

    ReplyDelete
    Replies
    1. 凱茹,謝謝你的回應!我可以想像當你父母來做客,妳夾在兩種文化中間的尷尬處境了。全職媽媽又想要餐餐吃得舒服,如果家裡沒請專廚又少外食供應,真是累死了!真的希望有一天能認識你們一家人。

      Delete
  16.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17. 哈哈,我們同班過,貨真價實的智班同學,不過比你晚生得多,小孩現在才中班呢.現在住台南

    ReplyDelete
    Replies
    1. 不好意思,請問妳的大名是?
      如果妳有上臉書,可以以我的中文原名找到我。

      Delete
  18. 哈,關於煮個青花菜就事先昭告天下的婆婆,我太深有同感了!
    我的愛爾蘭婆婆的拿手菜則是,燙一大塊培根...
    每回看到我在菜裡加酒加薑又加醋的。
    她就會殷殷告誡我,食物還是吃原味最好...
    (每到這個時候,我就好想請祖宜小姐來我家開講座哪!)
    看來德國人和愛爾蘭人一樣,也都是飲食口味極其狹窄的地方呀。

    但是,
    每天真的都是自己煮也不是個辦法!
    我也好想上館子哪!

    ReplyDelete
    Replies
    1. 怡芳,妳住在愛爾蘭嗎?妳說妳婆婆的拿手菜是燙一塊五花肉,真是笑死我了!我非常能夠想象她面對妳烹飪調味時的快昏倒表情。
      關於「婆婆經」,我大概可以編一段組曲了。。。
      雖然後來,我公公婆婆很受我的口味影響,居然也學起我炒菜、調味來了。我公公有一次還很正式地要我收他作烹飪學徒呢。
      現在他們都不在了,有時也說不出的想念他們。
      祝福妳、我:都能找到機會就出去上館子、打牙祭!

      Delete
    2. 是啊,就是住在一個外帶一碗白飯要兩歐元的愛爾蘭小鎮裡。
      小鎮上也有兩家中國餐廳、一家外帶。但是菜色都好像不知從那個奇妙的中央廚房出來的那樣。既然又貴又不那麼好吃,我只好進入每天洗手煮羹湯的「無間道」裡呀~
      要吃好一點的也行,那就真的得要撒上更大把的銀子~

      妳文章裡提到祖宜來回上海香港之間大享口福,我突然就差點去訂了去倫敦的機票啦(那邊中國城的餐廳質素要好很多!),真的。我真的很想上(好)館子呢。

      Delete
    3. 怡芳,
      看來我倆真是同是天涯淪落人啊。同意妳說的,倫敦的中國菜道地多了,可惜也只有粵菜系搬得上台面,台菜、滬菜、川菜⋯仍是一片空白呢。。。

      Delete
  19. Katherine in BarcelonaJune 6, 2012 at 6:35 PM

    Dear Cindy,

    我也是淺水客,看到大家都上來露露臉,我也來參一腳啦!可能是我也住國外 (barcelona),先生是加泰藍人,所以您的文章我也特有感觸。我的父母也都是外省人,對於吃也是熱情不已!和大家一樣,在台灣只有外食,來 Barcelona 九年了,連肉圓都做過了呢!不過幸運的是,加泰藍料理真的很棒,外食並不難!您和祖宜的文章我都很喜歡,也每一篇都仔細讀過,彌補了手上中文書都讀完的痛苦!您的畫作也很美!謝謝!

    ReplyDelete
    Replies
    1. Dear Katherine,
      我覺得整個歐洲菜系中最合我胃口的莫過於加泰藍菜了!上回去巴塞隆納旅遊,吃得舒服極了。十分羨慕能住在西班牙啊!

      Delete
  20. katherine in barcelonaJune 26, 2012 at 9:24 PM

    Dear Cindy

    對我來說,加泰藍菜是可以天天吃的菜,重視原味卻有深度,有層次!不過我們每次去德國度假時,我也對於 “吃”非常興奮!到不是要拜訪星級餐廳,而是品嘗亞洲料理!不論是拉麵,越南菜等都有非常高的水準,比 Barcelona 的好多了!您若喜歡,可以買 Ferran Adria 的 the famliy meal 或是 Joan Roca 的 roots(沒有照片,是純文字的), 都是英文的,都算是好作好吃的食譜!我會常來拜訪您的blog 的!
    Katherine in barcelona

    ReplyDelete
  21. Cindy, you have voiced exactly what we feel for the years we've been living abroad. My man is from Germany but we settle in the Northern Ireland, where international cuisine is not their strong point. Cooking all day exhausts your body, but not cooking despairs your spirit. What a eternal dilemma!

    Btw, we are going back to Germany (near Cologne) for Christmas this year. And there seems to be an excellent production there: http://www.operkoeln.com/programm/71613/

    My husband is not so into Opera and I know no Taiwanese friends in Germany...I wonder if anyone here would be interested coming along?

    Flora

    ReplyDelete
  22. 我是長期潛水客,近日暫時旅居德國(離你的森林小鎮不遠),一屆研究生天天對著有限的飲食選項發愁,然後就想起妳這篇文章,實在寫得貼切!感謝妳的優質部落格 =)

    ReplyDelete
  23. Dear John, 感謝你的留言,說來慚愧,你贊美的"優質部落格"開了許久的天窗,前兩天終於掙脫惰性和一切拖延的借口,把寫了久久的文章發表了。有空的話麻煩批評指教。你說你住的地方離我家小鎮不遠,在哪兒呢?還好,有車的話,進杜塞道夫或科隆等大城打頓牙祭還是挺方便的。吃得舒服了,日子就好過一大半了,不是嗎?

    ReplyDelete
  24. Dear Cindy,我是在美國求學的研究生,因緣際會到波昂交換兩個月,已經準備道別德國。順帶一提,我覺得妳文筆跟祖宜好像,兩個人都好有才氣!方便讓我轉錄妳文章到臉書跟大家分享嗎?期待繼續看到妳精彩創作。

    ReplyDelete
  25. Dear John,
    謝謝你的肯定!歡迎你轉錄,我很榮幸呢!
    祝你回美一切行程順利。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