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4

做媽

母子  壓克力顏料  Cindy

第一次聽人介紹「虎媽的戰歌」這本書,心想,這是什麼時代了?世上還有這種媽媽?特別是,還敢這樣大慨慨地喧騰出來?依稀記得,中學的時候讀胡適的「我的母親」,中間一段描寫胡母如何嚴厲管教兒子:

「⋯她等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刑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都不准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也是看得嚇得打哆嗦。但是,不論是虎媽還是胡媽,她們真都教出了人上人的龍鳳。

我看的「虎媽的戰歌」是德文版的,翻譯的書名比原文遜色多了:Mutter des Erfolgs 「成功之母」。在書店為孩子訂購參考書籍時,無可無不可地翻了兩頁,大笑不已,看到她說,要學才藝,就學有朝一日能抱個獎杯回來的那種;要學樂器,就學有氣質的鋼琴小提琴,總之千萬別去碰什麼爵士鼓之流的,因為學到最後的下場多半是混嬉皮或嗑迷幻藥(當然我馬上想到我家那熱衷打鼓的小兒子),覺得這歪理還真歪的理直氣壯,且買回家仔細瞧瞧。

書中蔡美兒嚴肅且誠實地(她的嚴肅誠實為這極端論調增加了笑點),敘述她如何以「中國母親」的方式,對孩子威脅利誘恐嚇,強迫他們學習拿頂尖成績,練琴贏得一級獎項。為了達到完美,甚至可以犧牲吃飯睡眠。考試比賽若拿不到第一,就是家門蒙羞,從此懸梁刺骨,挑燈夜讀,不把成績考到人上人,才藝學到精上精,誓不罷休。做這樣的父母,是無止無盡的抗爭,沒有休息,得不到孩子的感激,也沒有輿論的肯定;童年不是無憂無慮的黃金時期,而是為殘酷競爭的人生做準備、提早衝刺的時段。想要讓孩子成為贏家,就得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而建立自信的唯一辦法,就是保證他接二連三地成功再成功,避免失敗的滋味。

書擱一邊,一眼瞥見孩子們從上禮拜上完鋼琴課還未翻開過的琴譜書包;中文生字胡亂描了兩遍,同學電話一來,筆一扔,玩耍去了。這當兒不是正溜著滑板往足球場飆去,就是一身臭汗淋漓在同學家吃冰淇淋,一會兒急煞煞上線廝殺。唉,慚愧!看虎媽縱然邊看邊笑,對她的鬥志和毅力歎為觀止,自認過去十二、三年來,也嚴格地試過,培養兒子學習才藝、寫功課、練中文⋯等,但總是虎頭蛇尾--孩子年紀小,貪玩,免不了頂嘴耍賴偷懶;而要做到堅持紀律的媽媽實在不容易,特別是日以繼夜地罵人、吵架、處罰,極為吃力不討好,家庭氣氛被搞得沈重晦暗,撐不了多久,做媽的也疲了,最後不了了之,等到荒廢太久,孩子成績退步,又來重振旗鼓,落實紀律,且看這次能撐多久。

我想,這本書的意義,倒不在於接受或反對虎媽的教育方式。而正是由於她的方式如此極端,把久久生活在西方社會的我給搖醒,問自己,縱然母愛是天性,我到底有沒有所謂的教育理論?我可仔細想過「教育」這回事?還是只是順著孩子和自己的喜惡好惰,有的時候這樣,有的時候那樣,完全談不上紀律地帶孩子。自認,有時候還覺得他們很煩,怨他們從小到大,佔據了我多少時間?為了他們,我犧牲了多少自己的發展機會?偶爾任他們上網打線上遊戲,偷得浮生半日閑,下一刻又受良心譴責,沒有和他們一塊兒讀書、學音樂,一塊兒運動、接近大自然⋯。很想認真地聆聽他們、分享他們的心聲,但一講到真正觸動他們心弦的線上遊戲,興高采烈、口沫橫飛的當兒,我的靈魂已經出竅了,實在跟不上,也不想跟上這個話題。然後又慚愧的要命。

蔡美兒字裡行間中她也偶爾透露出她的疑惑和軟弱,需要溫存擁抱或者大哭一場。但是身為一個嚴厲的「中國式母親」,她屢屢嚥下自己的情緒,她相信失敗者才有一大堆待解的心理情節,而這些心理情節是越解,越剪不開、理還亂。她堅定地把自己跟女兒塑造成強者,心中只有「往前衝」的正面信念。強者哪有時間停下來哀怨歎息?

在教育孩子這門功課上,我若是認真思考,還真少不了躊躇,不如不想太多,把孩子拉拔大就是了。自身的兒時經驗,在這裡幾乎派不上用場。我生長在大都會,家裡親戚長輩孩子都多,第一課就是長幼有序、敬老尊賢,上了學,則是四維八德,尊師重道,得了個好成績,還真是光宗耀祖,上有爺爺奶奶誇講,下有弟弟妹妹羨慕。這兒呢,全不是這麼回事。公婆在世時,極其偶爾地,會把孩子接去含飴弄孫個把鐘頭,但是玩兒完了,就還給你,責任是不負的。更何況,他們辛苦了一輩子,現下到處旅遊,享受人生,才是正經事,孫子實在只是生活的點綴。祖父母都難得見,就更別說其他親戚了,各人自掃門前雪,過自己的生活,沒什麼「家族」的概念,大家直呼前名,更省略了長幼有序、四維八德的條條框框。學校成績好不好,是為了個人自身的發展,跟「光耀門楣」扯不上干係。再說,這個社會實實在在落實了「職業無貴賤」的風氣,你做醫師、律師、教授⋯,我做司機、郵差、收銀員⋯,大家都有一技之長,在個人領域都是專家,每個人講起話來都頭頭是道、尊尊嚴嚴,何談面子?而父母的教育工作,是鍛鍊孩子的獨立人格、在野間的生存能力,最終目的,教他做自己,做個快樂的人。

什麼是快樂的人,坊間的理論書籍可多了。我只記得,小時候好像從沒師長教過我們,如何做個快樂的人,「做個有用的人」倒是經常在課文、校訓中出現。

若干年前婆婆送我一本書,書名是「七歲兒童的世界知識」(Weltwissen eines siebenjähriges von Donata Eschenbroich)。作者在書中列了一張清單給父母:為了培養孩子面對今日遼闊多元的世界,為他的智識和情感發展做準備,在他七歲以前,必須盡力讓他經歷學習眾多事物,諸如,
 * 在自家以外的地方過過夜,知道「想家」的滋味是什麼
*寫(或畫)過信函給他人,並接收過別人給他的信函
*赤著腳在泥土上跑過
*看過爸爸刮鬍子,跟爸爸一塊兒做過飯,收拾房子
*原諒過大人一項不合理的處理方式
*堆過雪人,築過沙城堡
*在野外生過火,也能將火撲滅
*給乞丐施捨過
*鋸過木頭,釘過釘子
*在田野收成過果實、蔬菜

⋯等等等,長長的一個清單

婆婆送我這本書,用心良苦,她說,「這本書寫得真好,我要說的全在這裡面了!」

記得當初看了這本書,也是心情激動,立志要把我的孩子教導成心胸開拓的「世界兒童」。我這個城市人,興匆匆的去買了個帳篷,把它在院子裡架起來,以便讓孩子們在「自家以外」的地方過夜。鼓起勇氣脫了鞋,光腳和孩子們踐踏撲滿松針落葉的森林、草皮和泥土,心裡卻毛毛的想會不會有鉤蟲鑽進腳板心裡。搜集了乾麵包,去湖邊扭著屁股,「呱呱呱」地餵鴨鴨,心裡卻悄悄地懷念上摩登酒家吃廣式還是北京烤鴨。帶了黃瓜、蘿蔔,拔了青草「哶、哶」地餵牛羊去,看到一堆牛羊面無表情地圍過來,我又擔心牠們一臉一身的牛蠅會不會撲來攻擊。在玉米田裡散長長的步,剝了皮啃食生硬的玉米,卻忍不住想念夜市裡的香辣烤玉米。到湖邊揚帆、划船、跳到冰涼的湖裡游泳,卻暗自惋歎此處沒有高級Spa水療按摩。我的孩子很幸運,能夠在如此雲淡風輕的自然中成長;但也是不幸,他們沒有一大家子的親戚、表兄弟姊妹,沒有大街小巷的攤販小吃,大江南北的美味餐館。

好不容易把老二也拉拔到了三歲,終於可以帶他們上大型室內遊樂場,在這兒有可以掀掉屋頂的兒童喧囂聲,和孩子們精力無限的衝撞,而且風雨無阻,愛待多久就待多久,從早到晚喝可樂,吃漢堡、比薩、冰淇淋。陪他們在充氣跳跳堡上沒命地跳上幾回合,算是了了義務,回到家長休息區,接下來我可以看書。一個禮拜總要去個兩三次,把自己鍛鍊地很能在高分貝、高晃動的場合下看書,只要時不時抬起眼來看看我家兩隻猴子,跟他們招招手,就可以繼續看書、素描、翻譯、寫文章。然後當然也讀到了社論,批評這種大型室內遊樂場對孩子的發展極度不健康:噪音雜沓、空氣窒悶、不見天日,加上脂肪多、營養少的垃圾食品,孩子去多了壞處數不清。我又慚愧了,找出「七歲兒童的世界知識」的列舉清單,老老實實給他們唸「三隻小豬」,爾後學習鋸木頭,釘釘子;唸「賣火柴的小女孩」,再去城裡給乞丐施捨銅板。

大兒子一轉眼已長得比我還高,蔡美兒的女兒,像兒子那麼大年紀,已在卡內基大廳演奏鋼琴,而我家兒子,每天願練個十五分鐘,我就謝天謝地,只知道家裡一出現他們錚鏦的琴聲,即使斷斷續續結結巴巴,我就有說不出的幸福。沒有什麼「教育理論」,如果有,也充其量是個牆頭草,一會兒「愛的教育」、一會兒「嚴格紀律」,一會兒大家一起沒大沒小地嘻嘻哈哈。如果我的孩子日後成不了人中龍鳳,都怪我這個閒散怠惰的媽;如果他們不懂野炊、馴百獸和嚐百草,也是我未曾在他們七歲前完整充實他們的世界知識。我只是很感激他們漸漸長大,獨立自主,讓我有很多多出的時間,可以看書、練琴、作畫和寫文章,把這些雜事忙一忙,我還可以忙著「做媽」。

人生何其充實!

9 comments:

  1. 聽過那本書,沒看過, 知道大概在説什麼。 那本書把我們亞洲的家長說得很變態。 在美國自由的思想是覺得不可思議的事。 現在,我只要帶我小孩出去多學點東西,周圍的同事朋友就説我不正常了, 把孩子寵了, 或是取笑我在培養諾貝爾得主。 我兒子每周要送出去ice hockey 兩次,游泳一次,中文/台語/畫畫各一次,還有珠心算一次。 這些都只是上課的時間。 光是接接送送就累死人了。更不要説還要在家裡復習,還有讀正常學校的課業, 當然, 還有要時間可以“玩”。

    每天覺得時間不夠用。 覺得沒有了自己。現在已經習慣了在忙碌之間偷些時間給自己,看點東西,講講電話。 想想當年自己的父母親也是這麼累的帶我們長大。現在就當是回饋。 不盼望兒子成龍成鳳。只要他長大後,當我回想這時光,覺得並沒有對不起自己,對不起他就好了。至於他未來如何,我只能盡力了。 ~ May

    ReplyDelete
  2. 讀了後很感動,當妳的孩子很幸福!

    ReplyDelete
  3. What a thought-provoking piece! Motherhood is 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in life. Throw in a barrage of expert advice, research, books etc and it's easy to get overwhelmed and start judging ourselves. We are constantly being torn between doing too much or not enough, being proud one moment and guilty the next. But what is so damaging about her book is the cultural and racial stereotypes she projects. Asians can do more than being a doctor or lawyer. There's more than one path in life. Not everyone has the aptitude to get into Harvard. Her toxic approach is setting up her kids to have an emotional breakdown later in life. Because at some point their technical skills will not take them any further, they will collapse. At that point how can she forgive herself?

    - Angela

    ReplyDelete
  4. Angela, your point is so true. - Jasmine

    ReplyDelete
  5. 不論妳是虎媽,閒散怠惰的媽或是anything you name it,
    重點是孩子們都努力的成長了,每一位媽媽都盡心盡力了, life continue ...

    Wish you have a happy mom-day

    Hope you will enjoy the Mom song, of course, she does not sing as prefect as you do, but we all knew what you have done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YukEAmoMCQ

    ReplyDelete
  6. Hi Cindy,

    Sorry for some unrelated questions.
    My son(14 years old) will be in Germany this summer and stay with some hosts families. Do you know if the teenagers need to dress up for Sunday's church? Is Collar-shirt with suit pant formal enough? We live in the USA and you know the dress code is not that formal for some churches here..... Thanks a lot!

    ReplyDelete
  7. Dear Marilyn,
    What a wonderful chance your son's got! I'm sure he will gather lots of valuable experiences from this summer.
    Frankly, we're no regular church visitors either, so I might not be able to give you the best advice. I AM sometimes invited to sing at the church though. And from my observation, yes, people tend to dress up for the church more formally, but also not too exclusively.
    So I'd say, collar-shirt sounds pretty good. Tell your son to relax and enjoy his time in Germany! Viel Spass in Deutschland!
    mit lieben Gruß, Cindy

    ReplyDelete
  8. vielen Dank, Cindy!

    We are in the final stage of preparing him for the trip: buying gifts, preparing appropriate clothes, cramming him with Taiwanese/Chinese culture & history, and US history.....
    I am sure he will have a lot of fun (and learning) from the Deutschland. Afterall, it is the country of the big three music 'B's!

    ReplyDelete
  9. 心有戚戚焉… 寫出我心中的os… 老實說有時我看看別人當媽媽時,我想自已是不是太鬆了點.. 但在這我找到同伴啦..

    ReplyDelete